培训超能力 提高竞争力 TEL:4006-023-060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热点 > 关注焦点 >
精益就是找到正确的问题——《金矿》作者的精
来源/作者:未知 发布时间:2012年08月06日 阅读次数:
  
  前言:
  《金矿》被视作精益制造的“最浅显易懂的案例小说”。在制造领域,这本小说开启了众多管理者对于精益制造的认知。
  最近,《新制造》专访了《金矿》一书的作者:MichaelBalle。他讲述了再次创作《金矿2》的动力,并深入剖析了他对于精益制造的理解和思考。
  他认为,精益的实施过程中应该责任明确,而非大包大揽。相比较精益专家,MichaelBalle“更愿意当一名精益教导者,这样责任会更清晰。”他还认为,“人远比系统或者制度重要。复杂的体系并不能有助于精益的实施,只有懂得手脑并用的项目经理,才是精益最可靠的保证。”
  “精益就是找到正确的问题,并正确地解决它。如果你找到的是错误的问题,那么就算完美解决,也无法获利。”
  这是一位寻求精益之中的真理之士。他将热情都倾注于写作和收藏。写书则是他明晰求知路径的工具。作为读者,以阅读小说的心态来分享这一学习的过程,不失为一种乐趣。
  1975年,MichaelBalle的父亲正在美国做供应商管理。当时他从工作中体会到管理者并没有学会很好地运用精益工具。
  基于“如何使精益更加适合企业生产”这一考虑,MichaelBalle决定和父亲一起写一本书——以小说的形式撰写《金矿》。这本书想要阐述的主旨是:“如何运营一个体系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要去学会如何管理这个动态的体系。”但MichaelBalle父亲的职业理想是成为CEO。而MichaelBalle的职业是作家。他们常常分享着各自对于精益的有趣见闻,MichaelBalle父亲的目的是为了让公司运作的更好,而Michael则想要了解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完全不一样的,但却成就了《金矿》一书两个视角交叉所造就的生动而实用的内容。
  时隔多年,Michael又撰写了《金矿(2):精益管理者的成长》。这本书以小说形式讲述主人公由“追求短期效益、注重精益工具应用”到逐渐明白“精益是学习改善、不断进步”的故事。与前一本书《金矿》相比,《金矿(2):精益管理者的成长》更侧重于人的问题,体会公司总裁、工厂经理、班组长、操作员工以及公司里各个不同层级与部门的人们,在公司通过实施精益变革进行自救的过程中,在传统与精益的两种不同管理方式下,经受的煎熬与成长。
  这个过程告诉读者,精益远不止是一些方法、工具的应用。更是观念和管理方式的彻底转变。
  做“传教士”而非精益经理
  “记住,作为管理者,你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忘记精益。”MichaelBalle认为作为管理者并不一定要成为精益专家,而是学会如何去教一位计划管理者使用精益的工具来管理一个体系。最大的困难就是管理者没有把精益带进来,去训练计划经理思考精益,实施精益。
  泰勒(Taylor)曾经说:“一个很好的专业工程师,能够协调大脑和双手。”大脑被称作工程师,双手是一线生产经理。精益永远需要大脑和双手两种力量的协调。
  当MichaelBalle和项目经理工作时,甚至并不告诉他们需要做什么。如果项目经理想要通过精益方式去做改善,MichaelBalle会在一旁观察,拭目以待。——仅仅充当教授的角色。“学习是通过犯错来实现,这样才可以走的更远。”
  此外,MichaelBalle强调管理者不应被工具所束缚,而应该运用工具,激发大家的创造性,去带领大家共同思考和实施。
  在真实的企业变革中,“客户至上”以及“通过培养人去实现这一切”到底意味着什么?虽然有各种工具,但它们并不是“改善流程”的工具,而是把问题显现出来,帮助大家思考如何解决问题的工具。
  无论是看板、标准化工作,还是5S,这些工具的作用都是帮助工作团队建立一个标准,使得偏离标准的状况能够很容易被发现。然后,工作团队必须培养解决问题的技能,去识别问题的根本原因,并解决它。
  任何的解决方案都只是一个实验方案,也可以说只是“半仙”。如果这些工具不能改变做工作的人对自己工作流程的思考方式,那么它们就是失败的。“我一直努力告诉我的客户和学生,TPS是一个“活”的系统,而非只是一个工具箱或路线图,必须把它变活才能真正理解它,因为它在不断地发展演化。然而,企业界仍然非常热衷于寻找一个清楚、实用的工具箱和路线图。”杰弗瑞·莱克,《丰田之道》作者如是说。
  MichaelBalle认为,如果领导者不了解如何运用这些工具,来激发大家的创造力和内在动力,他们也就不能算是好的领导者——充其量不过是在管理一个官僚化的流程而已。
  但是反过来,如果过依赖于精益工具的应用,企业会陷入一个误区,那就是无休止地增加精益技术,或者引进新的工程技术,这反倒成了企业发展的负担,使人们觉得为了实践精益技术和工具而去发展企业。何况新的技术解决了一个旧的问题,同时可能会带来新的问题。企业应该在稳定的体系下活学活用精益工具。
  成功在于着眼于正确的问题
  在中国,有人是美国风格,喜欢为企业制定计划,开发大量程序实现精益。也有人是日本风格,更强调实践。而MichaelBalle认为,对于精益制造,这两种理解都走入了误区。
  第一个误区是,纠结于复杂而庞大的技术体系中。技术永远无法真正解决问题,真正解决问题是创造学习之路。精益专家的作用在于,教一线员工快速学习,确保他们能通过自己学到东西。
  第二个误区在于,精益并不意味着稳定。日本精益的精神是:前进,前进,去做,去实践。这是一个动态持续的过程。
  很多人不喜欢高风险,多样性。他们认为不稳定会产生问题。但他们不知道的是,约束企业同样会产生问题,继而他们更加缩手缩脚,问题会变得更糟糕。
  MichaelBalle呼吁要学习的是“前进,前进并改变”。但这种改变不是盲目的,而是有计划有想法的改变。但最重要的还是要前进,前进!
  另外,MichaelBalle认为完美的体制并不会产生好的效果。在精益发展中,人们形成了复杂的体系,为的是稳定各个因素。
  但一旦人们以动态的眼光来做精益。你会发现“找到正确的问题,并解决掉它”最为关键。
  因为如果你找到了正确的问题,就算没有很好的解决,你也会赚很多钱。而如果你一直停留在错误的问题上,即使解决的很好,也不会有什么收益发生。
  MichaelBalle质疑很多精益专家,是否曾细想过公司的商业机遇和市场是什么?真正的挑战是什么?什么使精益产生效益?
  答案就是着眼于正确的事情。其次,在这个问题上,前进,前进,前进。在这里,问题就是团队合作。例如怎样让销售经理和设计部经理和生产部经理一同工作。这就是CEO的工作了。精益就有很多的技术去帮助你完成团队合作,很好的工具才能有好的结果,工具很重要,因为它能够让周围的人们思考问题。对于减少销售量的问题,需要所有部门一起思考,一起考虑流程,一起做出计划,一起选择不同的产品,一起解决问题,每一个人都记得计划是什么。团队合作就是,我们可以共同解决问题,从不同的功能角度去理解。
  成功在于不断学习和前进,并且聚焦于正确的问题。
  好的精益在于团队
  MichaelBalle对成功的定义是:第一,成功是量变的结果。其次,现在赚到钱是不是意味着明天一样赚到钱?我们现在赚到钱,是否也做一些聪明的事情让我们能够明天也赚钱。最后,前进,前进,前进!
  而在实践中,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这要求管理者必须有团队意识,必须为每个人做出改变,需要了解身边的同事,经手的产品,才能在成熟的流程中,改进进而成功。
  实行精益很重要的是要建立团队。
  举个例子,销售经理经常会和生产经理产生争执,原因在于他们在各说各话。销售经理不希望缺货,而生产经理更注重生产和库存的状况。
  管理者需要让生产经理了解销售经理的想法,然后让销售经理宣传推广并且销售完库存。问题达成一致,才能获得对精益的有效推动。“最根本的问题还是要立足于正确的问题”。
  JamesWomack说过:“经营一家好的企业,你和你的CEO需要确定策略。然后招聘优秀的销售人员,制造人员等等。你告诉他们做什么,然后他们去执行。而杰出的企业并不这么做。杰出的CEO,找到好的员工之后,告诉大家我想这么做,但征求大家的意见一起来讨论。CEO必须有强大的领导力。”
  拥有好的团队,才会让企业在冰雪中亦能高速前行。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新益为|精益管理视野鼓励原创行为,本文因转载众多无法找到原作者。如涉及版权,请联系电话023-67015863进行删除!

5S咨询 6S咨询 7S咨询 5S管理咨询 6S管理咨询
7S管理咨询 5S现场管理咨询 6S现场管理咨询 7S现场管理咨询 5S咨询公司
6S咨询公司 7S咨询公司 5S管理咨询公司 6S管理咨询公司 7S管理咨询公司
5S现场管理咨询公司 6S现场管理咨询公司 7S现场管理咨询公司 5S培训 6S培训
7S培训 5S管理培训 6S管理培训 7S管理培训 5S现场管理培训
6S现场管理培训 7S现场管理培训 5S培训公司 6S培训公司 7S培训公司
5S管理培训公司 6S管理培训公司 7S管理培训公司 5S现场管理培训公司 6S现场管理培训公司
  • 张老师
  • 王老师
无标题文档